以“主动健康”应对慢病威胁——来自中国科协年会的声音

7月20日,在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迈向全民健康、生态友好与公益普惠的未来”专题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主动健康战略与发展研究院院长贾伟平表示,当前,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正面临未诊断率高、发病人群年轻化、农村地区防控能力薄弱等多重挑战。慢病疾病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倡导“主动健康”理念,通过“医防融合、医患协作、数字赋能、智能干预”做好慢病管理。

据统计,我国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总数接近6亿,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5%。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0年,人口快速老龄化,可能使得中国的慢性病负担增加40%。

如何理解主动健康理念?贾伟平表示,主动健康的核心在于“个体掌握自身健康管理的技能与习惯”,不仅要具备科学健康知识,更要能将这些知识真正付诸实践。

贾伟平介绍,我国的医疗服务模式正向两个方向转变:其一是医患关系及沟通方式从单向式转为协作式,尤其在慢性病管理中,患者的自我决策与行为改变对于健康结局起到决定性作用;其二是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诊疗的重点不仅要改善患者机体的痛苦,还要关注患者的社会、心理、环境、个体化危险因素等,提供多维度、全程化、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服务。

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管理策略,贾伟平提出了“三类人群”的划分。第一类是健康人群,应关注良好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度运动;第二类是高危人群,包括超重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或脂肪肝的人群等。这部分人群需要警惕亚健康状态可能向疾病转变;第三类是已有慢性病的人群,该人群的重点在于延缓疾病的发展,减少严重并发症的致死致残。

“糖尿病患者要防止出现视网膜病变、肾病等并发症;高血压患者要避免脑梗等急性事件。”贾伟平强调,定期健康体检和主动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基础。

当天的专题论坛上,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生态友好型医疗体系构建、健康资源公平配置与公益服务模式创新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本次论坛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承办。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IT商业科技网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IT商业科技网-未经本站允许,禁止镜像及复制本站。投诉及建议联系邮箱:jokeryouxiang@163.com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IT商业科技网 sy.itns.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30054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