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显示产业是信息时代的终端基础和数字经济的关键领域,也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取得显著成就,成为全球新型显示产业的重要一极。
在新的发展时期,如果说“世界展示中国”,那么放眼中国的显示产业,成都无疑是整个显示产业版图中最美的一道风景。如今,成都的新型显示产业正迎来它的亮点时刻...
深根厚根位居中国新型显示行业前列。
从新中国第一台黑白显像管、第一台彩色显像管到全国第一条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全国第一条G11掩膜生产线,成都功不可没。
成都作为中国最早发展显示产业的城市之一,紧跟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的步伐,连续多年在行业内取得显著成绩。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成都新型显示产业年均增速超过30%,2021年增速将达到40%。主营收入将超过600亿元,占全国总规模的15%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成都从玻璃基板、掩膜版、偏光片、电子气体、发光材料到面板制造,再到电视、手机、车载显示器等,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经过多年的能量储存。
随着BOE、中电熊猫、天马等项目的建设投产,成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加快,以成都为核心的成渝鄂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成为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的重要一极。同时,在第六代AMOLED生产线、第八代TFT-LCD生产线等重点项目的带动下,下游智能终端产业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呈现几何级增长态势。
行业发展,技术先行。截至目前,成都在多项关键新型显示技术上领先全国。成都以“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建立了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5个省级技术创新平台,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除了多条柔性AMOLED生产线和TFT-LCD生产线,成都还拥有基于IGZO技术的超高清8K GOA显示面板,以及由成都众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玻璃基板制造技术
据了解,目前成都已聚集56家显示器厂商,拥有全球第二、国内首条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和国内首条G11代掩膜生产线。此外,全市新型显示产业专利授权5000多项。在多种显示技术竞相发展的今天,成都的显示产业涵盖了柔性显示、液晶显示、激光显示、微显示等多个领域。,成为世界新型显示产业的重要基地。据统计,2021年成都面板产能全国排名第四,全球一半以上的iPad和近一半的高端柔性屏都产自成都。
把专业的行业图集画清楚。
上述成绩与成都新型显示产业的合理布局密切相关。据悉,按照“主导显示面板、配套材料设备、拓展终端应用”的产业结构,成都形成了“两点”的产业格局,即以高新区、双流区为新型显示制造地,带动郫都区、新都区、崇州市、东部新区等区县成为“协同配套、智能应用区”。其中,高新区重点发展柔性显示面板制造及配套上下游产业;双流区重点发展超高清大尺寸显示面板制造及上下游产业配套。
在成都新型显示产业的布局中,崇州消费电子产业园是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之一。据了解,崇州消费电子产业园规划面积20.6平方公里,电子信息产业是其主导产业之一。崇州抓住富士康、BOE落户成都的机遇,根据自身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吸引其重点配套企业入驻,逐步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
据崇州市消费电子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吴霞介绍,在新型显示产业布局上,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电子信息产业园专项规划,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她说:“我们计划以产业功能为主导,努力将该地区建设成为电子信息的现代产业功能区,协调城乡一体化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高质量发展区。”预计到2026年,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将超过600亿元,就业人口约15万人;到2035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600亿元,就业人口约30万人。
除了顶层设计,崇州消费电子产业园还出台了特殊政策。据介绍,崇州出台了《崇州市支持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及《实施细则》,鼓励、引导和推动当地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做大做强,激发自主创新活力,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使一批产品市场潜力好、管理规范的企业发展壮大,打造产业集群,形成产业体系优势。
作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的一员,崇州消费电子产业园主动与高新区形成产业协同。目前,园区电子信息企业已与成都富士康、BOE、业成科技、戴尔、莫仕、纬创等企业建立了配套关系,完成了铝结构件、有机发光二极管光学薄膜、电子元器件、封装材料、电子干扰屏蔽材料等配套产品的布局。
吴霞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下一步,崇州消费电子产业园将以“融入链条、协同发展”为工作思路,突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强化“精密功能器件、柔性显示上游材料”的产业特色,重点发展“新型显示(含智能终端)”产业环节。同时,园区正在积极推进与成都高新区的联动,开展跨区域的产业协调和配套,合作建设产业共同体,打造成都新型显示产业链(含智能终端)的重要协同发展地。
政策赋能,产业环境持续优化
为推动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成都以“六个一”工作机制为抓手,大力实施建产业圈、强链条行动。具体来说,成都除了像崇州消费电子产业园一样绘制产业地图,还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全面梳理企业名单,精准制定专项政策,加快创新平台布局,精心打造品牌展会。
在发展规划上,坚持“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圈”的发展思路,以“扩大规模、优化生态、强调创新”为重点,充分发挥链主和龙头项目的引领作用,加强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价值链迈向中高端。经过3-5年的努力,力争使企业主营收入突破1000亿元,主营收入突破100亿元的企业达到3-4家,带动智能终端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建成国际一流的新型显示产业研发、制造和应用基地。
特殊政策方面,针对新型显示产业发展中产能规模有待提升、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未充分体现等痛点、症结和难点,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光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的意见》及实施细则,以自力更生为重点,坚持消化吸收再创新,优化产业环境,营造创新创业和谐发展。据了解,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市县两级均成立了新型显示产业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为产业发展和企业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创新平台上,结合《成都市实施建圈强链行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积极引导链主牵头建设共享创新平台,形成技术研究主阵地和公共服务供给地,推动新型显示产业创新驱动发展。以BOE智能系统创新中心为例,该平台整合BOE全球战略生态伙伴资源,联合创新应用市场生态链伙伴,聚焦显示、传感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技术,并提供创新孵化、技术、资本、政务、市场等一站式多维度赋能服务。面向中小型科技企业和合作伙伴,从而打造世界级智能系统创新中心。此外,成都拥有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这也是四川省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此外,在产业图集和企业名录方面,成都系统梳理产业链上下游,找出有望突破形成优势的关键环节、影响发展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制约发展急需引进的缺失环节,绘制产业图集和企业名录,找出补链强链、延伸链条所必需的重点招商对象。
“成都新型显示领域产业政策的实施,对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整合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打造全国一流的新型显示产业生态圈具有积极作用。”成都绿维光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杜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他建议成都多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成都新型显示产业由“链”向“群”转变,形成了更加完整的新型显示生态系统。产业链本地化支撑能力和协同创新效应快速提升,推动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建设。
完整产业链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新型显示产业是成都最具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经过近几年的稳步发展,呈现出连锁发展、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
目前,成都新型显示产业链已初具规模,初步构建了从玻璃基板、掩模板、偏光片到面板制造,再到电视、手机、车载应用的产业结构。周边面板制造企业如BOE、天马、中电熊猫等。,我们不断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在原材料和配套设施方面,聚集了中广、鸿宁显示等企业;在终端应用方面,聚集了TCL、创维、BOE汽车等企业。;同时聚集了吉米科技、晶沙科技等其他新型显示企业。,逐步建成1000亿元规模的新型显示产业研发制造基地。
更重要的是,自“建圈强链”实施以来,成都新型显示产业逐步构建了“链主+公共平台+中介机构+投资基金+领军人才”的产业生态体系,降低了产业链合作的配套成本,提高了产业链价值链的韧性,正以优越的产业基础和先进的服务水平使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成都新型显示产业重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围绕新型显示产业的重要环节——面板制造,成都联合相关区县推进了一批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实施。
随着成都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其终端产品的优势也非常突出。成都作为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中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区,拥有巨大的终端产品应用市场,带动了新型显示产业的加速发展。2020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10065.7亿元,聚集了鸿福金、联想、戴尔、欧珀、仁宝、纬创等一大批显示器下游用户。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