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文化传承与创新成为关键议题。在中国网络视听协会网络公益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趣丸科技以AI技术为核心发起“AI乐之乡”项目。今年暑期,项目携手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华南师范大学“点亮心火”实践团等组织,依托趣丸科技公益平台——“益趣数智加油站”遍布乡村的70个站点,重点于揭阳、清远、潮州、肇庆等地推进实施,为近千名乡村儿童带来创新音乐启蒙与前沿科技体验。
从“认识”到“玩转”:AI激发音乐潜能
“第一次发现,微风吹动树叶的声音也像一首歌!”湛江市黄坡镇社工站唐基服务点,孙同学兴奋地与社工分享感受。在该站组织的户外音乐课堂中,孩子们走进唐基振兴公园,聆听自然之声——风声、叶响、虫鸣、鸟叫,并用肢体动作或即兴哼唱表达情绪。活动还设置“音乐故事角”与奥尔夫音乐游戏《咕力咕力》,通过歌曲故事分享和节奏游戏,提升孩子们对音乐的感知与表达能力。

在各个站点,社工与志愿者通过有奖问答、趣味游戏、陶笛互动等形式,将乐理知识转化为生动易懂的内容,降低音乐学习门槛,激发孩子兴趣。
“原本担心AI操作复杂,但孩子们仅用站点配置的iPad,不到10分钟就创作出一首新歌。”社工分享,在多元音乐启蒙基础上,项目进一步引入AI音乐创作工具,引导孩子生成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这种新颖体验迅速在乡村儿童中掀起创作热潮。
科普AI技术 传承传统文化
在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东和村站点,将AI串连起了非遗文化。组建起由社工、志愿者、客家山歌导师构成的专项团队,推动AI与国家级非遗“客家山歌”深度融合。孩子们在学习山歌文化的同时,借助“天谱乐”AI音乐平台进行创作,最终呈现出融合传统与科技元素的表演作品,探索非遗现代表达。
广州海珠区龙潭村与潮州沙溪镇社工站则注重“在地文化”挖掘。龙潭村孩子们深入800年历史的水乡,探寻“善文化”“水文化”,将龙舟竞技、百年古榕、慈善牌坊等元素转化为音乐素材。一名儿童在父亲协助下,以“龙舟鼓点”为节奏创作出歌曲《龙舟竞技》。潮州沙溪镇站孩子们走进以竹为主题的黄河宝树园,绘出心中的家乡与运动精神,并借助“天谱乐”中“图生曲”功能将画作转为歌曲。在这一过程中,科技逐渐成为孩子理解文化、表达情感的工具。
恰逢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即将举办,本次“AI乐之乡”创作作品也将参评“律动羊城#12539;韵传九州”青少年AI音乐征集大赛,让乡村孩子的音乐梦想与体育精神同频共振,传播岭南文化魅力,弘扬昂扬向上的运动风尚。
“AI乐之乡”通过“AI+音乐”的创新形式,在多个乡村公益站点成功落地,使音乐创作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该项目不仅是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更是激发乡村儿童创造力的有益探索。借助AI工具,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在“想象—创造—展示”全流程中得到培养,AI正成为他们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数字画笔”,为乡村文化振兴与教育均衡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